古籍摘要
1、《本草綱目》:活血,通心包絡(luò),治疝痛。
2、《本經(jīng)》:心腹邪氣,腸鳴幽幽如走水,寒熱積聚,破癥除瘕,止煩滿,益氣。
3、《別錄》:養(yǎng)血,去心腹痼疾結(jié)氣,腰脊強(qiáng)腳痹,除風(fēng)邪留熱。久服利人。
來源
本品為唇形科植物丹參Salvia miltiorrhiza Bge.的干燥根和根莖。
別名
紅根、大紅袍、血參根
產(chǎn)地
主產(chǎn)四川、山西、河北、江蘇、安徽。
采收加工
春、秋二季采挖,除去泥沙,干燥。
性狀
本品根莖短粗,頂端有時殘留莖基。根數(shù)條,長圓柱形,略彎曲,有的分枝并具須狀細(xì)根,長10~20cm,直徑0.3~1cm。表面棕紅色或暗棕紅色,粗糙,具縱皺紋。老根外皮疏松,多顯紫棕色,常呈鱗片狀剝落。質(zhì)硬而脆,斷面疏松,有裂隙或略平整而致密,皮部棕紅色,木部灰黃色或紫褐色,導(dǎo)管束黃白色,呈放射狀排列。氣微,味微苦澀。 栽培品較粗壯,直徑0.5~1.5cm。表面紅棕色,具縱皺紋,外皮緊貼不易剝落。質(zhì)堅實(shí),斷面較平整,略呈角質(zhì)樣。
飲片
【炮制】丹參除去雜質(zhì)和殘莖,洗凈,潤透,切厚片,干燥。
性味歸經(jīng)
性味:味苦,微寒。
歸經(jīng):歸心、肝經(jīng)。
功能與主治
功效:活血祛瘀,通經(jīng)止痛,清心除煩,涼血消癰。
主治:用于胸痹心痛,脘腹脅痛,瘕瘕積聚,熱痹疼痛,心煩不眠,月經(jīng)不調(diào),痛經(jīng)經(jīng)閉,瘡瘍腫痛。
用法用量:煎服,10~15g。
使用注意
不宜與藜蘆同用。
貯藏
置干燥處。
丹參小故事
相傳很久以前,東海岸邊的一個漁村里住著一個叫“阿明”的青年。阿明從小喪父,與母親相依為命,因自幼在風(fēng)浪中長大,練就了一身好水性,人稱“小蛟龍”。有一年,阿明的母親患了婦科病,經(jīng)常崩漏下血,請了很多大夫,都未治愈,阿明甚是一籌莫展。正當(dāng)此時,有人說東海中有個無名島,島上生長著一種花開紫藍(lán)色、根呈紅色的藥草,以這種藥草的根煎湯內(nèi)服,就能治愈其母親的病。阿明聽后,喜出望外,便決定去無名島采藥。村里的人聽說后,都為阿明捏著一把汗,因?yàn)槿o名島的海路不但暗礁林立,而且水流湍急,欲上島者十有九死,猶過“鬼門關(guān)”。但病不宜遲,阿明救母心切,毅然決定出海上島采藥。
第二天,阿明就駕船出海了。他憑著高超的水性,繞過了一個個暗礁,沖過了一個個激流險灘,終于闖過“鬼門關(guān)”、順利登上了無名島。上岸后,他四處尋找那種開著紫藍(lán)色花、根是紅色的藥草。每找到一棵,便趕快挖出其根,不一會兒就挖了一大捆。返回漁村后,阿明每日按時侍奉母親服藥,母親的病很快就痊愈了。
村里人對阿明冒死采藥為母治病的事,非常敬佩。都說這種藥草凝結(jié)了阿明的一片丹心,便給這種根紅的藥草取名“丹心”。后來在流傳過程中,取其諧音就變成“丹參”了。